欢迎访问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

党建工作
论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
时间:2016年04月22日 00:00 来源: 作者: 最后编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 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文明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质要求。作为一种价值理念,世界历史 进程的时代要求、中华民族的深厚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实践,决定着社会主义文明的深刻内涵以及构建路径。

把文明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文明的构建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历史传承。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丰富多彩,灿烂辉煌:天文学、数学、农学、医学等领域成就卓越,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更是人类历史上的杰出成果;万里长城、大运河堪称世 界文明史上的奇迹;思想文化领域,除了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以及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献,文学艺术作品丰富多彩。中华古代文明影响着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经济方 面,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 建君主专制制度;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文化思想体系则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同时,中华古代文明也铸造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些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人类的发展中将得到生生不息的传承。

把文明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世界历史进程发出的时代要求,但更大程度上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趋势与根本要求。16世纪至19世纪初,在中国还处 于封建社会晚期的兴衰更迭之时,西方资本主义已经萌芽和发展。由于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再加上科技和航海交通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把一切民族都 卷到所谓的文明中来,“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这样,资本主义的发展就逐步使人类历史成为世界历史,也使西方工业文明成为世界 文明发展的趋向。近代,积贫积弱的中国饱受帝国主义欺凌。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大的梦想就是建设一个独立富强的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但是,在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里,都同时并存着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国家和社会要想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长治久安,必须构建 与其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并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进而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整合社会意识。因此,在国家层面,把文明列为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不仅顺应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要求,更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内在趋势与根本要求,符合全体中国人寻求现代化与民族复兴的美好愿 望。

把文明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质要求。在致力于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对于要构建的文明国家的社会 主义特质有着清醒的认识,随着实践的推进,对社会主义文明内涵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首先,在现代化建设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被界定为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组成部分,二者必须比翼齐飞。1979年,根据邓小平同志的建议,叶剑英同志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这一观点,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12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再次重申。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 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任务。2006 年3月, 胡锦涛同志提出和阐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同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阐述了构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同志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进一步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建设有别于西方现代文明的社会主义文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具有整合功能的主流意识形态,体现着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性质;作为价值理念,体现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因此,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之一的文明,其应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既是时代的、科学的,也是民族的、大众的。特别是社会主义文明充分重视 生态环境在社会存在理论中的作用和地位,大力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是对以工业文明为代表的现代文明的补充和完善。这种文明,是有别 于西方现代文明的。

近代以来,西方现代文明中的“文明”一词,是对现代西方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总结性的概念,也是西方人面对先行历史时期文明较低的社会、面对同时代其他 各国“开化”程度较低的社会的一种自我标榜的“自我意识”。它被大多数西方人理解为社会进步和优势的证明。但是,这种文明的实质是残忍和自私的。马克思晚 年时期在考察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时指出:“中国皇帝为了制止自己臣民的自杀行为,下令同时禁止外国人输入和本国人吸食这种毒品,而东印度公司却迅速 地把在印度种植鸦片和向中国私卖鸦片变成自己财政系统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半野蛮人坚持道德原则,而文明人却以自私自利的原则与之对抗。……在这场决斗中, 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马克思的这段话为 西方文明所谓的“先进”进行了最好的注解,对西方文明的本质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随着社会主义文明作为一种状态目标的不断实现,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实 践、吸纳古今中外文明成果于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将是对西方现代化文明的一种超越,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世界文明历史发展的一大贡献。

2013年12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2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 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中国文明大国形象中的“文明”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呢?从概念出发,文明涵盖以下方面:较高水准的科学技术、社会组 织,以及某种生活方式等。“文明的中国意味着:中国是一个具有强大时代精神的国家,是一个公民素质大大提高的国家,是一个文化产业高度发达的国家,是一个 思想、价值观能够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党的十八大为国家发展设定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社会生产力发达,科技进步,产品丰富、安全可靠,在物质方面 可以为社会各方面的需求提供最大程度的满足。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要建立与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相匹配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种精神文明不仅为中国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道德保障,更为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发挥大国作用,奠定强劲的文化软实力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文明的路径

文明作为一种价值判断标准和价值取向,其构建路径由世界历史进程的时代要求、中华民族的深厚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实践的内容所决定。

第一,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摒弃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 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马克思主义认为,“资产阶级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 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但是,资产阶级却“把资产阶级的阶级统治以及这个阶级统治的条件描绘为文明的统治,描绘为物质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交往关系的 必要条件。”通过这点,“统治阶级把自己与整个社会等同起来了。所以文明时代越是向前进展,它就越是不得不给它所必然产生的种种坏事披上爱的外衣,不得不 粉饰它们,或者否认它们——一句话,即实行流俗的伪善”。而“每当资产阶级秩序的奴隶和被压迫者起来反对主人的时候,这种秩序的文明和正义就显示出自己的 凶残面目。那时,这种文明和正义就是赤裸裸的野蛮和无法无天的报复。” 因此,“资本主义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 到这种关系的阻碍。”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中国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构建在人人平等、尊重每个人自由发展权利 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它将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出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为超越资本主义文明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二,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下大力气进行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培育现代国家、社会、公民,重构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 与道义基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育的是一种有别于西方文明的新文明,其在社会层面上表现为培育新型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在个人层 面上表现为培育有高度素养的现代公民。社会主义文明这一新文明中不仅有中华古代文明的历史传承,还要注重引入民主自由法治等这些现代社会的新特质。这些新 特质既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实践的共识和价值诉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趋势和必然要求,更是凝聚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思想道义基础 和精神纽带。因此,要将文明的实现路径与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伟大成就联系起来,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贯穿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 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

概括来说,文明是一种过程,在文明建设的路上,我们任重道远。德国著名社会学家诺贝特·埃利亚斯从文明的社会发生和心理发生的角度指出,文明是历经数 百年逐步演变的结果,是心理逐步积淀规范的结果。正是宏观的国家、社会和微观的人之间的互动激荡形成了个人、社会乃至国家的整个文明的进程轨迹。文明和国 家形成的进程不是单线式的,而是阵发式和震荡式的;长期看来,它朝着人的情绪愈得到控制、社会愈益整合的方向前进。正如埃利亚斯所说:“只有在国际和国内 的紧张关系解决和克服之后,我们才能有权说,我们是文明化了。”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新郑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华北路(东校区)